广角镜头拉伸空间纵深感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当你想把狭小的房间拍出"豪宅感",或是让平凡的街道呈现电影画面般的张力,16-35mm广角镜头就是作弊器,但要注意,边缘畸变会让靠近镜头的物体膨胀——我曾蹲在墙角拍摄咖啡馆,结果木质桌腿扭曲得像被巨人踩过,解决方法很简单:让主体居中,或故意利用畸变制造趣味,比如低角度仰拍使双腿显得修长,试试让模特站在画面中央,两侧延伸的走廊自然形成引导线,观众的视线不就乖乖跟着你的构图走了吗?
慢门曝光凝固时间的魔法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见过瀑布变成丝绸的秘诀吗?1/4秒的快门速度能让水流产生拉丝效果,而30秒以上则让海面雾化成仙境,但新手常犯的错误是过度依赖三脚架——有次我在天桥拍车轨,固定机位导致画面死板,后来改用"摇拍"技巧,用1/15秒追焦移动的摩托车,背景流动的色块瞬间让静态照片有了速度感,安全快门不是铁律,当你想表达时间的痕迹,不妨故意让某些部分虚化。
逆光拍摄勾勒轮廓的利刃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专业人像总爱选清晨或黄昏?因为斜射的阳光能雕刻出模特的发丝光,但直接怼着太阳拍常会得到灰蒙蒙的废片,就像对着探照灯睁眼,这时需要点小聪明:让主体挡住部分光源形成星芒,或用反光板给面部补光,有次拍剪影,我故意让模特手持透明伞,阳光透过伞骨在阴影里画出放射状光纹,比后期添加的光效真实十倍。
微距镜头揭示隐藏的宇宙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蚂蚁打架时触角怎么摆动?露珠里倒映着几个世界?百微镜头能带你闯进肉眼忽视的维度,不过别被商家宣传的"最近对焦距离"骗了,真正考验技术的是布光——当镜头几乎贴住花瓣时,连呼吸都会导致失焦,我的笨办法是:用手机手电筒套上硫酸纸当简易柔光箱,或者趁清晨露珠未干时拍摄,自然光就是最均匀的环形灯,在这个尺度下,蚂蚁的阴影能毁掉整个构图。
多重曝光叠加叙事层次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如何让同个画面出现三个月亮?胶片时代需要不卷片重复拍摄,现在相机菜单里就有这功能,但数码合成不是简单堆砌,得像调鸡尾酒般控制透明度,我曾把枯树拍五遍叠在同一张,结果变成杂乱的黑疙瘩,后来学会先用暗背景拍主体,再叠加亮背景的纹理,就像先描线稿再填色,下次试试先拍清晰的人像,再对焦虚化的光斑叠上去,梦幻感比直接加滤镜自然得多。


微信扫一扫打赏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