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像摄影三原则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光线决定了人物的立体感
为什么有些照片里的人脸看起来扁平,而有些却充满层次?关键在于光线的运用,侧光能突出面部轮廓,比如在下午四点左右的阳光下,让人物稍微侧身,鼻梁和下巴的阴影会自然形成立体感,但要注意,强光直射会导致过度对比,这时可以借助反光板补光,或者选择树荫下的散射光,阴天反而是拍摄柔和人像的好时机,云层就像天然的柔光箱。
背景必须服务于人物
背景杂乱是新手常犯的错误,拍摄前先问自己:这个背景会抢走观众的注意力吗?解决方法很简单——要么让背景极度简洁,比如一面白墙;要么让背景与人物产生关联,比如厨师在厨房、舞者在舞台,如果背景实在避不开,就用大光圈虚化,但要注意人物和背景的色彩搭配,穿红衣服站在绿叶前肯定比站在红墙前更突出。
眼神是情绪的第一语言
你见过没有眼神交流却打动人心的肖像吗?很难,让模特直视镜头能制造强烈代入感,但拍侧脸时,眼球仍要转向镜头方向约30度,否则会像失焦的玻璃珠,拍摄孩子时,可以让他们看镜头斜上方45度的玩具,这样既保持自然又避免白眼,如果是抓拍,就等人物沉浸在某件事的瞬间——比如翻书时睫毛低垂的弧度,比摆拍的眼神更有生命力。
肢体语言要打破对称感
为什么证件照看起来僵硬?因为双手下垂的对称姿势违背了人体自然状态,让人物肩膀一高一低,或者手指轻轻搭在锁骨上,瞬间就能激活画面,坐姿拍摄时,别让膝盖正对镜头,那会显得腿短;侧坐并交叉脚踝,腿部线条能延长三分之一,有个反常识的技巧:稍微含胸反而比挺直后背更显瘦,因为锁骨的阴影会修饰脸型。
最后记住,所有原则都可能被打破——逆光拍摄的剪影人像没有面部细节,但强烈的轮廓反而成就了经典,关键是你想通过照片传递什么,技术只是帮你说得更清楚。


微信扫一扫打赏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