婚礼选拍照还是摄像好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照片能定格最完美的瞬间
按下快门的0.01秒里,新娘的睫毛刚好沾着泪珠却未落下,新郎伸手整理领结的指节微微发颤——这些细节只有静态照片能精准捕捉,摄影师会提前测算自然光角度,在仪式前半小时让新人站在教堂彩窗旁,用85mm镜头拍出皮肤质感如油画的效果,去年一场户外婚礼中,突然刮风导致头纱翻飞,反而成就了新人相视大笑的经典画面,这种意外惊喜往往只有连拍模式才能留住。
视频让回忆流动起来
当父亲把女儿的手交给新郎时,声音里的哽咽和颤抖的指尖,是任何照片都无法传递的触感,专业团队会用三机位拍摄:主机位抓全景,侧机位特写戒指交换,游动机位记录宾客反应,去年有对新人坚持要拍first look,摄像师悄悄藏在树后,用70-200mm长焦镜头拍下新郎转身时瞬间通红的脸,后期配上他们恋爱时常听的背景音乐,成片比照片多了300%的感染力。
预算有限时要做减法
就像不能同时要法餐的摆盘和火锅的热闹,普通2万预算的婚礼,与其让摄影摄像都凑合,不如集中火力保证一项质量,建议优先选择摄影,因为宾客分享朋友圈需要高清照片,酒店迎宾区也要大幅海报,曾有个新娘省下摄像费用,用手机支架自拍全程,结果剪接时发现关键镜头全是虚焦,这种遗憾无法补救。
技术矛盾才是真实记录
顶尖摄影师常抱怨摄像师移动破坏构图,摄像师则嫌弃摄影师挡镜头,但这种"打架"恰恰能多维度记录婚礼,有次拍新人撒花瓣退场,摄像师用稳定器跟拍动态,摄影师却突然趴在地上仰拍,结果两张作品分别获得行业奖项,建议提前让两队磨合,比如仪式时划定各自走位区域,宴会时则可以自由发挥。
终极方案是成年人不做选择
现在流行"摄影+摄像+快剪"的套餐,就像既要有结婚证的正式感,又要婚纱照的浪漫,有些团队提供双机位摄影搭配单机位摄像,仪式后两小时就能拿到30秒短视频发社交平台,记得提前确认素材是否全交付,曾发生新人想要接亲时门缝塞红包的特写,却发现摄像师只拍了全景的尴尬。


微信扫一扫打赏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