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需要准备哪些拍摄器材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很多人以为延时摄影必须用专业设备,其实手机搭配三脚架也能完成基础创作,关键矛盾在于:画质和便携性往往不可兼得,比如用单反相机拍摄星空延时,虽然能获得高动态范围,但沉重的云台和电池组会让野外拍摄变成体力活,建议新手从手机开始尝试,重点观察画面稳定性——就像煮粥时盯着火候,稍有不慎就会糊底,你是否有过手持拍摄导致画面抖动的经历?解决方法是给手机配个迷你三脚架,超市货架上20元的八爪鱼支架就够用。
怎样设置合理的间隔时间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间隔时间是延时摄影的命门,设置错误会让视频变成PPT,拍摄车流时用1秒间隔,云层运动用5秒,这种经验之谈其实存在陷阱,去年我在海边拍日落,按"标准参数"设了3秒间隔,结果涨潮速度远超预期,900张照片合成后海水像被按了快进键,后来发现应该先试拍2分钟:如果画面中移动物体(比如行人)在连续照片里位移超过1/3画幅,就要缩短间隔,这就像炒菜时尝咸淡,不能完全依赖菜谱标注的盐量。
如何处理光线突变的情况
遇到乌云遮日或突然开灯的室内场景,自动曝光会让视频出现闪烁,就像老式日光灯管接触不良,有次拍建筑工地延时,塔吊灯在黄昏突然点亮,导致后续200张照片全部过曝,后来学会用M档锁定曝光参数,虽然单张照片可能欠曝或过曝,但后期用LRTimelapse能平滑过渡,这就好比蒸馒头时突然断电,与其反复调节火候,不如保持中火等来电。
后期合成要注意哪些细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用PR或达芬奇合成时,很多人直接导入照片序列就导出视频,这相当于把生饺子倒进沸水不搅拌,我曾犯过更愚蠢的错误——没勾选"帧混合"选项,导致云层移动出现卡顿,建议分三步走:先用Lightroom统一白平衡,就像给所有土豆削皮;再用LRTimelapse去闪烁,类似用漏勺撇去浮沫;最后在剪辑软件里添加动态模糊,这和揉面时撒干粉防粘是同样道理,你猜最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是什么?其实是检查存储卡剩余空间,有次我拍到987张时卡满了,整个日落序列前功尽弃。
如何让延时视频更有电影感
单纯记录时间流逝只是及格线,就像水煮青菜没放盐,去年拍城市夜景时,我刻意在镜头前摆了杯冒热气的咖啡,30秒的镜头里热气盘旋上升,观众立刻能感受到时间维度,另一个技巧是加入前景运动:拍十字路口时把相机架在安全岛,让行人模糊的身影从镜头前掠过,这招就像炖肉时放陈皮,看似无关的元素反而能提味,下次拍摄不妨试试,在固定场景里安排1-2个动态元素?


微信扫一扫打赏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