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影构图怎么学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理解构图的核心是控制视线
为什么有些照片看一眼就让人挪不开视线?因为摄影师用线条、明暗、色彩引导着你的目光,试着在取景时问自己:画面里最亮的区域在哪?人物视线朝向哪里?比如拍街头时,让斑马线的斜线指向主体,或者用路灯的光晕框住行人,新手常犯的错误是把太多元素塞进画面,结果观众根本找不到重点。
三分法不是万能公式但必须掌握
总有人说三分法太死板,可连基础都没打好就追求"打破规则",就像没学会走路就想跑,把地平线压在画面上1/3处确实能避免天空或地面占比失衡,但遇到倒影特别美的场景时,把地平线放在正中间反而更震撼,关键要明白:当主体放在交叉点时,画面会产生动态张力;而当主体居中时,传递的是稳定感,下次拍人像,可以故意把模特眼睛放在不同位置,对比哪种更有感染力。
负空间用得好照片会呼吸
留白不是浪费画面,而是给主体喘息的空间,拍飞鸟时如果翅膀几乎碰到画框边缘,会让人觉得压抑;保留足够的天空,飞鸟才有展翅的余地,这个概念就像装修时留出过道——家具塞得太满,房间就失去了舒适感,但要注意负空间的内容:纯色背景能突出主体,而杂乱的留白反而会分散注意力,尝试拍静物时,用白墙做背景和用凌乱的桌面做背景,效果天差地别。
透视变形能制造戏剧性
蹲下来用广角镜头仰拍高楼,楼体会像要倒塌般充满压迫感;站在天桥用长焦俯拍街道,川流不息的车流会被压缩成平面图案,这种视觉魔术来源于镜头特性与拍摄角度的结合,很多人抱怨手机拍人像显胖,其实就是因为站太近导致面部透视畸变,解决方法很简单:后退两步放大画面,或者让模特稍微侧脸,夸张的透视适合表现情绪,平实的视角更适合记录真实。
色彩和光影本身就是构图语言
清晨斜射的光线能把普通栏杆变成明暗交错的琴键,阴雨天的雾霾蓝调能让街头背影充满故事感,与其纠结画面元素怎么摆,不如先观察光线怎么画——逆光勾勒的发丝轮廓比任何摆姿都生动,有经验的摄影师会等云层移动,或者故意让模特站在树影里,就是为了获得理想的光影分割,下次遇到复杂场景,不妨先关掉色彩模式,用黑白预览功能检查明暗结构是否成立。


微信扫一扫打赏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