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分法让画面更平衡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有些照片看起来特别舒服?秘密往往藏在网格线里,打开相机九宫格功能,把地平线放在下1/3线,天空占2/3,这样拍草原就不会显得头重脚轻,主体放在交叉点上,比如拍人像时让眼睛落在右上格点,观众的视线会自然被吸引,电线杆这类直线条要尽量对齐网格线,歪斜的线条就像没摆正的画框,总让人觉得别扭。
引导线能带着视线走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铁路、河流甚至阴影都能成为天然箭头,试着蹲下来用石子路做前景,蜿蜒的路径会把观众目光引向远方教堂,但要注意矛盾点——线条太乱反而会打架,上周拍菜市场时,我差点让悬挂的灯笼、摊位铁架和行人肩膀线条缠成一团,后来退后三步只保留斜向的遮阳棚骨架,画面立刻清爽了。
俯拍和仰拍改变叙事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同样拍猫咪,俯视像在拍证件照,蹲下来平视能看见它好奇的眼神,而贴着地面仰拍时,连普通家猫都会显得威风凛凛,拍高楼时试试手机贴地拍摄,你会发现玻璃幕墙像要压下来似的,这种压迫感正是仰拍的魔法,但小心别过头——上周给朋友俯拍全身照,结果拍出了1米2的视觉效果,被追着删了半小时照片。
留白给画面呼吸感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新手常犯的错误是把画面塞得太满,就像写文章不加标点,拍荷花时,给花苞左侧留出两倍空间,观众能想象微风拂过的颤动,但留白不是随便留,要注意方向——行驶的自行车前方留白才合理,要是车尾后留大片空白,就像被什么东西追赶似的,上次拍渔船,特意在船头方向留出波纹扩散的空间,渔民看了说:"这照片会动。"
框架构图制造偷窥感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用门窗、树洞甚至双手比划的取景框,都能把普通场景变成故事,透过咖啡馆的圆形玻璃拍厨师做菜,雾气朦胧的圆圈就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,但框架太复杂会抢戏,有次用雕花铁门拍街景,结果朋友问:"你到底在拍门还是拍街?"后来改用简单的窗框,反而让窗外的风筝更突出了。


微信扫一扫打赏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