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用光线塑造画面层次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清晨斜射的阳光能把粗糙的砖墙照出毛绒质感,而正午的顶光却会让模特眼窝变成两个黑洞,控制光线不是和太阳较劲,而是学会在恰当时间转动身体——侧光时向前半步,面部的法令纹就会自然隐没在阴影里,逆光拍摄树叶时故意欠曝1档,叶脉会像血管般清晰浮现,柔光箱和反光板只是工具,真正值钱的是你观察地面影子的角度。
为什么构图需要打破常规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三分法构图就像每天走同一条下班路线,安全但乏味,试着把地平线压到画面底部1/5处,突然天空就有了压迫感;让模特的后脑勺占据半个取景框,观众反而会盯着那几缕飘起的发丝出神,某次拍摄废弃工厂时,我把生锈的铁门框作为前景虚化,透过门缝看到的落日比直接拍摄震撼十倍,规矩是用来打破的,前提是你先熟练掌握规矩。
快门速度能讲什么故事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1/800秒凝固的浪花像僵硬的塑料模型,而1/15秒拍摄的流水会吐出丝绸般的尾巴,拍街头时我常故意调慢快门,等行人走到预定位置突然平移相机,背景的广告牌就融化成彩色颜料,但拍摄孩子吹泡泡的瞬间,快门低于1/250秒就会得到一团模糊的鼻涕泡,动态模糊不是技术失误,而是你给时间留下的签名。
微距镜头里藏着平行世界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当镜头距离瓢虫复眼只剩5厘米时,你会发现它的瞳孔里反射着整个颠倒的树林,拍露珠要选有风的清晨,颤动的水珠比静止的更像液态钻石,有次我趴在草地上三小时,终于等到蚂蚁用前肢擦拭触角的瞬间——这个动作在微观视角下像极了人类整理领带,微距摄影的秘诀不是设备,而是愿意跪到膝盖淤青的耐心。
色彩对比比调色更重要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后期软件能调出彩虹色,但永远造不出雨天霓虹灯在积水里的天然撞色,拍摄菜市场时,我总寻找那些违反色彩搭配法则的组合:绑着紫色橡皮筋的绿色蔬菜,穿玫红围裙的鱼贩手背上的青色血管,饱和度滑块拉到100%只会得到视觉噪音,而黄昏时钨丝灯与天光的冷暖对抗,才是值得等待的天然调色盘。


微信扫一扫打赏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